新手妈妈李女士最近十分焦虑,自家 4 个月大的宝宝原本活泼可爱,却突然频繁腹泻股票配资平台哪儿好,肚子还总是咕噜咕噜响,小脸因为不舒服皱成一团。带去医院检查后,才知道宝宝是乳糖不耐受。医生叮嘱李女士,母乳喂养期间要格外注意饮食。这让李女士犯了难:“到底哪些食物不能吃?哪些又可以放心吃呢?” 相信不少面临同样问题的妈妈都有这样的困惑,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解答宝宝乳糖不耐受时,妈妈的饮食忌口要点。
乳糖不耐受:肠道里的 “消化危机”
在了解忌口食物前,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乳糖不耐受。乳糖是存在于乳制品中的一种糖类,正常情况下,它需要在肠道中被乳糖酶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,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。但部分宝宝由于肠道内乳糖酶分泌不足或活性降低,无法完全消化母乳或配方奶中的乳糖。这些未被消化的乳糖进入大肠后,会被细菌发酵,产生大量气体和有机酸,从而导致宝宝出现腹胀、腹痛、腹泻等一系列不适症状。而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来说,妈妈的饮食直接影响乳汁成分,因此妈妈调整饮食结构,对缓解宝宝的乳糖不耐受症状至关重要。
展开剩余77%乳制品:忌口清单的 “核心成员”
乳制品是乳糖的主要来源,也是妈妈们需要重点忌口的食物。牛奶首当其冲,每 100 毫升牛奶中大约含有 4.5 - 5 克乳糖,宝宝摄入含有大量乳糖的母乳后,肠道负担会大大加重。李女士回忆,自己每天都有喝牛奶的习惯,这很可能就是导致宝宝症状加重的原因之一。除了牛奶,酸奶、奶酪、奶油、冰淇淋等常见乳制品也都含有乳糖。即使是经过发酵的酸奶,虽然部分乳糖被转化,但仍会有一定残留,不适合妈妈在这个阶段食用。像一些添加了牛奶成分的奶精、奶片、含乳饮料,以及烘焙食品中的黄油、奶粉等,也都要坚决避免。
有些妈妈可能会心存侥幸,觉得偶尔吃一点乳制品应该没关系。但实际上,即使是少量的乳糖,也可能通过乳汁传递给宝宝,引发宝宝的不适。曾经有一位妈妈,在朋友聚会时忍不住吃了一小块芝士蛋糕,结果当天晚上宝宝就出现了腹泻和哭闹的情况。所以,为了宝宝的健康,妈妈们在这段时间一定要严格控制乳制品的摄入。
隐形 “雷区”:容易被忽视的含乳糖食物
除了显而易见的乳制品,生活中还有许多隐藏着乳糖的食物,堪称饮食中的 “隐形雷区”。例如,不少面包、蛋糕在制作过程中会加入奶粉、炼乳来提升口感和风味;一些即食麦片、谷物早餐为了增加香甜度,也会添加乳糖;甚至某些药物,如部分胶囊剂、片剂的辅料中,同样可能含有乳糖成分。曾有妈妈因为没注意药物成分,在服用含乳糖的药物后,导致宝宝乳糖不耐受症状反复。所以,妈妈在选购食品和药物时,一定要仔细查看配料表,对含有乳糖、牛奶、奶粉等相关成分的产品保持警惕,必要时咨询医生或药师。
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技巧,在购买食品时,可以优先选择那些标有 “无乳糖” 或 “低乳糖” 的产品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即使产品标注了 “无乳糖”,也并不意味着完全不含有乳糖,可能只是含量较低而已。如果不确定某种食物是否适合食用,最好的办法就是咨询专业人士。另外,像衡医健康这样的专业检测机构,也可以提供食物不耐受检测服务,妈妈们可以通过检测,更精准地了解自己的饮食禁忌,有需要的妈妈可以了解一下。
其他需要注意的食物
除了含乳糖的食物,还有一些食物也可能会加重宝宝的不适症状,妈妈们同样需要注意。辛辣刺激性食物,如辣椒、芥末、花椒等,会刺激妈妈的胃肠道,进而影响乳汁的质量,可能导致宝宝出现腹泻、腹痛等症状。有位妈妈平时口味较重,喜欢吃辣,在宝宝乳糖不耐受期间,她没有改变饮食习惯,结果宝宝的腹泻情况一直没有好转。直到她听从医生建议,忌口辛辣食物后,宝宝的症状才逐渐减轻。
生冷食物,如冰淇淋、冷饮、生鱼片等,也不适合妈妈食用。这些食物会使妈妈的肠胃受到刺激,导致乳汁偏凉,宝宝吃了这样的母乳,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、腹泻等问题。另外,高油脂食物,像油炸食品、肥肉等,不易消化,还可能会使乳汁中的脂肪含量过高,增加宝宝肠胃的负担。有研究表明,妈妈摄入过多高油脂食物后,宝宝出现腹胀、腹泻的概率会明显增加。
替代选择:营养均衡的 “新方案”
虽然需要忌口含乳糖的食物,但妈妈的营养摄入不能落下,否则会影响乳汁质量,进而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。妈妈可以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的乳制品作为替代,比如低乳糖牛奶、无乳糖奶粉,它们经过特殊工艺处理,降低或去除了乳糖成分,既能满足妈妈对乳制品营养的需求,又不会加重宝宝的不适。植物奶也是不错的选择,像杏仁奶、燕麦奶、豆奶等,但要注意,部分植物奶蛋白质含量较低,需要搭配其他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,如肉类、鱼类、蛋类、豆类、坚果类等。此外,新鲜的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、矿物质和膳食纤维,有助于维持妈妈的肠道健康,保证营养均衡。
宝宝乳糖不耐受虽然让妈妈们忧心忡忡股票配资平台哪儿好,但只要掌握正确的饮食忌口方法,科学调整饮食结构,就能有效缓解宝宝的不适症状。就像李女士,在严格遵循饮食忌口原则,并调整饮食后,宝宝的腹泻等症状逐渐减轻,又恢复了往日的活力。如果在这个过程中,妈妈们还有任何疑问,记得及时咨询儿科医生或营养师,获取更专业的指导,陪伴宝宝顺利度过这段特殊时期。
发布于:广东省